財經頭條
-
市場
2023-01-28
2022年沙特仍是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俄羅斯第二
2022年,沙特仍是中國第一大原油來源國,俄羅斯居第二位。但隨著中國煉油商搶購低成本的俄羅斯桶,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原油量在激增。
-
市場
2023-01-20
風電機組“退役潮”2025年來襲,葉片回收面臨挑戰
伴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的不斷增加,我國風電產業將在2025年迎來第一批大規?!巴艘鄢薄?。我國風電市場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大批葉片正在步入“暮年”。如何讓它們“體面地退出”,或經過再造重新獲得“就業機會”,是一道難題。
-
研究
2023-01-20
國金證券:風電整機加速出海 新興市場提供中短期核心增量
國金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據GWEC統計,2021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93.6GW,其中中國、歐洲、北美位列前三,占比分別為49.9%、18.6%、14.3%。
財經快訊
2023年01月20日 星期五
-
14:07
晶澳科技(002459.SZ)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1月19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項目,項目包括建設生產15萬噸/10萬噸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電池、10GW光伏組件及配套輔材項目,總投資約400億元。
-
14:06
贛鋒鋰業(002460.SZ)公布,公司于2023年1月18日召開的第五屆董事會第五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贛鋒鋰電簽署投資協議的議案》,同意江西贛鋒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贛鋒鋰電”)與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重慶三峽水利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峽水利”)、東方鑫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鑫源”)共同簽署投資協議,在重慶市涪陵高新區投資建設年產24GWh動力電池項目。
-
14:05
東江環保(00895.HK)公告,2023年1月19日,公司成功發行了2023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實際發行總額人民幣5億元,期限180天,發行利率3.29%。
-
2022年沙特仍是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俄羅斯第二
2022年,沙特仍是中國第一大原油來源國,俄羅斯居第二位。但隨著中國煉油商搶購低成本的俄羅斯桶,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原油量在激增。
2023-01-28 詳情> -
各地兩會透露產業發展密碼 新能源、數智化成熱門選項
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透露的信息來看,發展新能源,加快智能化制造、數字化轉型和發揚各地優勢特色產業成為熱門選項。
2023-01-20 詳情> -
風電機組“退役潮”2025年來襲,葉片回收面臨挑戰
伴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的不斷增加,我國風電產業將在2025年迎來第一批大規?!巴艘鄢薄?。我國風電市場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大批葉片正在步入“暮年”。如何讓它們“體面地退出”,或經過再造重新獲得“就業機會”,是一道難題。
2023-01-20 詳情>
- 研究
- 公司
- 創投
- 股市
- 論壇
-
國金證券:風電整機加速出海 新興市場提供中短期核心增量
國金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據GWEC統計,2021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93.6GW,其中中國、歐洲、北美位列前三,占比分別為49.9%、18.6%、14.3%。
智通財經丨2023-01-20 -
第一批約1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工 相關產業鏈或受關注
華西證券指出,我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面積較為廣闊,且風光資源相對充足,在此類地區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有利于解決風電、光伏產業發展存在的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可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和開發效率;此外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及“千鄉萬村馭風計劃”項目預計將穩步開展,我國“十四五”期間光伏、風電行業有望發展加速。
證券時報網丨2023-01-19 -
國泰君安:光伏產業鏈價格底部或臨近 2023年地面電站裝機有望大幅啟動
國泰君安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光伏行業“增持”評級。近期硅片、電池價格開始企穩,一改前期單邊下跌態勢,預期產業鏈價格底部臨近,行業拐點將至。產業鏈價格大幅下降有望迎來下游需求爆發。
智通財經丨2023-01-18 -
國泰君安:儲能盈利能力邊際改善 迎接新增裝機大年
國泰君安發布研究報告稱,儲能,尤其是新型儲能,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背景下電網消納難題的重要途徑,裝機需求大且發展空間廣闊。伴隨儲能配套政策的陸續出臺,盈利模式有望進一步完善;上游的供需結構的改善,或推動系統成本的下降。
智通財經丨2023-01-16 -
民生證券:裝機與消納矛盾逐漸緩解 用能增量或將主要由綠電承擔
民生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轉型勢在必行,全社會用能增量將主要由綠電承擔,火電的角色定位由基核電源加速向調峰電源轉變;此外,“源網荷儲”協同發展,新型電力系統下,綠電裝機與消納的矛盾逐漸緩解。
智通財經丨2023-01-12 -
鼓勵發展多種技術路線 儲能行業再迎政策利好
儲能行業再度迎來政策利好。近日,國家能源局就《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簡稱《藍皮書》)公開征求意見?!端{皮書》提出,要實現電力系統形態逐步由“源網荷”三要素向“源網荷儲”四要素轉變,儲能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第四大要素。
中國證券報丨2023-01-10 -
?安信證券:風電行業2023年景氣度有望明顯提升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2020-2022年風電板塊連續三年跑輸電力設備行業整體漲幅,業績兌現度低是導致風電板塊走勢偏弱的重要原因。2022年疫情、供應鏈等因素拖累海內外風電項目建設進度,產業鏈整體盈利承壓,但站在當前的時間節點,我們認為行業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2023年景氣度有望明顯提升。
安信證券丨2023-01-09 -
華泰證券:供給增長過快是2023年光伏玻璃行業主要矛盾 預計行業競爭或將更趨激烈
華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伴隨硅料產能的逐步釋放,近期光伏主材價格快速回落。該機構預計光伏主材價格的回落有利于2023年裝機需求延續較強增長,但對光伏玻璃行業而言,當前核心矛盾仍未緩解:由于22-23年更為快速的產能增長,預計2023年光伏玻璃行業的競爭或將更趨激烈。
智通財經丨2023-01-06 -
民生證券:硅價下行帶動產業鏈價格整體下降 利好下游EPC廠商
民生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底層邏輯不動搖背景下,硅料價格的下行帶動產業鏈價格整體下降,刺激下游大電站開工率提升。
智通財經丨2023-01-05 - 更多>
-
2022年全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28.1% 多家行業上市公司業績預喜
根據國家能源局設立的目標,2023年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9億千瓦、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3億千瓦,兩者累計裝機達9.2億千瓦,其中新增裝機將達1.6億千瓦,同比增長超過33%。
證券日報丨2023-01-19 -
隆基綠能大規模擴產 光伏行業競爭加劇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光伏行業需求旺盛,并吸引了一些上市公司跨界涌入,在龍頭企業大舉擴張產能的背景下,光伏產業鏈將面臨洗牌。
中國證券報丨2023-01-18 -
2022年這些新成立的涉水處理業務公司注冊資本超1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新成立的總投資超10億元的涉水業務公司共有14個,總注冊資本高達650億元,主要位于華東和華北地區。
北極星水處理網丨2023-01-17 -
德創環保設立鈉電新材料有限公司 布局新能源產業
德創環保表示,鈉電池目前尚處于行業發展早期,通過本次投資,合資公司將擁有華鈉新能源儲備的鈉電池相關技術和具豐富研發經驗的高水平研發團隊,通過整合多方人才、技術、資源,有利于公司抓住鈉電池行業快速發展機遇,實施新能源產業戰略布局,推動公司業務轉型升級。
證券時報網丨2023-01-16 -
氫能A+H第一股登場!上市首日卻一度破發……
港股1月12日迎來氫燃料電池企業億華通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氫能A+H第一股”。
上海證券報丨2023-01-13 -
生物質發電龍頭企業國能生物重組進入國家電投
國資委1月10日舉行國家電網與國家電投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權交接儀式,兩家央企在生物質發電領域的專業化重組落地。
第一財經丨2023-01-11 -
仕凈科技擬超百億 投建太陽能電池項目
下游光伏行業客戶配套環保設備需求大幅增長,仕凈科技(301030)有意延伸產業鏈。1月9日晚間,仕凈科技公告,擬斥資不超過112億元投建太陽能電池項目,涉及年產能達24GW。
證券時報網丨2023-01-10 -
優化產業結構 上市公司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起步較早的大氣治理、垃圾焚燒發電、污水處置等賽道“老將”穩居領先地位,產業生態日趨成熟、集約化趨勢凸顯,并展現出全新發展勢頭。
上海證券報丨2023-01-06 -
拆解汽車電池,深圳公司一天坐收170萬
動力電池原材料飆升,回收利用的生意越來越熱。1月3日,總部位于深圳的格林美披露,其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已全面進入盈利階段,計劃到 2026 年,動力電池回收量將達30萬噸的規模。
21世紀商業評論丨2023-01-05 - 更多>
-
東江環保定增申請獲批 擬募資12億擴產加碼主業
根據發行預案,東江環保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64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億元,控股股東廣晟集團將認購不低于本次發行總規模的25.72%。
證券時報網丨2023-01-11 -
比亞迪投資碳一新能源
近日,浙江碳一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碳一新能源)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創啟開盈商務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宜賓綠能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同時注冊資本由約7.87億人民幣增至約8.79億人民幣。
智通財經丨2023-01-06 -
泓德基金于浩成:新能源投資仍處于產業發展“甜點區”
“2035年之后,氫能有望會階段性地接過風電、光伏可再生能源裝機或者發展,成為我們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形式?!?/p>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12-28 -
協鑫光電再完成5億融資,鈣鈦礦組件轉換效率將達18%
近日,協鑫科技旗下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協鑫光電)已完成5億元元B+輪融資。
界面新聞丨2022-12-14 -
中國氫能行業達成單輪最大股權融資 多家產業鏈公司謀求上市
越來越熱的中國氫能行業刷新了單輪股權融資紀錄。中國氫能行業達成單輪最大股權融資,多家產業鏈公司謀求上市。
上海證券報丨2022-12-09 -
華夏恒天戰略投資眾能光電 合力打造鈣鈦礦光伏技術領域龍頭
華夏恒天資本戰略投資眾能光電,攜手迎接以鈣鈦礦光伏技術為引領的新能源發電又一次革命,合力打造鈣鈦礦光伏技術領域龍頭企業。
智通財經丨2022-12-08 -
中貝能源獲穩正資產千萬級B輪融資 專注于從事電路保護裝置的研發與設計
據投資界報道,近日,華漁新材料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中科創星、峰瑞資本聯合投資,源合資本擔任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會用于擴大生產線,擴大市場,擴大團隊。
智通財經丨2022-11-25 -
遠程:中國新能源商用車第一品牌完成超3億美元首輪融資
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的同時,遠程公布碳中和目標:202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2030年,實現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格隆匯丨2022-10-26 -
杉杉股份擬定增募資60億元 提升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產能
10月17日晚間,杉杉股份發布了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本次定增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6.72億股,擬募資總額不超過6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第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證券日報丨2022-10-19 - 更多>
-
風繼續吹?2023年兩大新能源賽道裝機規模將首超水電!
《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計,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8.1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4.8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電4.2億千瓦、并網風電4.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4.9億千瓦、核電584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4500萬千瓦左右。照此來看,太陽能發電及風電裝機規模均將在2023年首次超過水電裝機規模。
證券時報網·數據寶丨2023-01-20 -
再開工新建一批電站 抽水蓄能概念股有所回暖
儲能是近幾年最火熱的產業之一,而抽水蓄能是當前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的電力儲能方案。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0.46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占比86.3%,占主導地位,新型儲能占比12.5%。
證券時報網丨2023-01-13 -
浮盈14倍,持股長達8年出頭!光伏龍頭巨額減持來了
市值1500億光伏龍頭晶澳科技現大額減持,主角是其前控股股東。1月10日,晶澳科技(002459)披露一則減持公告顯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北京華建盈富實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華建盈富)計劃于1月11日至8月8日減持不超6833.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2.9%。按照當前晶澳科技64.83元/股的價格,這筆減持總規模將達到44.3億元。
中國基金報丨2023-01-11 -
儲能概念走勢強勁,海得控制三連板,派能科技等大漲
儲能概念5日盤中走勢強勁,截至發稿,能輝科技漲超16%,派能科技漲超11%,海得控制、科達利、德賽電池、芯能科技等漲停,蘇文電能漲超9%,道通科技、同飛股份漲超7%。
證券時報網丨2023-01-05 -
鋰電池板塊走低 寧德時代下跌近5%
12月28日早盤,鋰電池板塊走低,寧德時代一度跌超5%,華友鈷業、贛鋒鋰業、德方納米、富臨精工、恩捷股份等跟跌。
第一財經丨2022-12-28 -
光伏、儲能概念走勢強勁,科士達、鈞達股份等漲停,固德威等大漲
光伏、儲能概念26日午后強勢拉升,截至發稿,永貴電器“20cm”漲停,盛弘股份漲超18%,晶科能源、南網科技漲超14%,固德威漲逾13%,上能電氣、銘利達、派能科技、鵬輝能源、新風光等漲超10%,祥鑫科技、科士達、鈞達股份、福斯特等漲停。
證券時報網丨2022-12-26 -
光伏概念走勢疲弱,國際實業跌停,隆基綠能跌超6%
光伏概念股22日盤中震蕩下探,截至發稿,國際實業跌停,沐邦高科、東方盛虹、清源股份跌超9%,贛能股份、隆基綠能、聚合新材、奧特維等跌超6%。
證券時報網丨2022-12-22 -
氫能第一股確定將登陸港交所!
記者近日從港交所獲悉,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億華通”)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國泰君安國際和智富為聯席保薦人。億華通目前為科創板上市公司,此次通過聆訊不僅標志著港股市場即將迎來新能源熱門賽道的“氫能源第一股”,也意味著港股A+H板塊將有新成員加入。
上海證券報丨2022-12-15 -
擬“押注”光伏儲能賽道 通潤裝備連收11個漲停板
按照通潤裝備的說法,資產重組后,公司的主營業務未發生根本性變化。鑒于光伏、儲能產業進入高速增長機遇期,公司將以新能源業務作為第二增長極。
證券日報丨2022-12-08 - 更多>
-
張希良:電力行業提前碳達峰 有望緩解我國“雙碳”目標推進壓力
張希良針對電力系統如何轉型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認為到2060年電力消費量將達到約15萬億度,同時電力和工業行業在“十五五”初期應盡快實現碳達峰,電力行業提前15年左右實現碳中和。風能和太陽能是未來裝機容量的增長核心。
國碳綠能丨2023-01-16 -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應盡快把創新型碳替減納入碳減排核算體系內
劉世錦認為,創新型碳替減在減碳的同時實現增長,把減碳和增長的沖突關系轉化為協同關系。但是,以往對創新型碳替減在理論、政策和實際工作中都關注不夠,缺少相應的價值評估和激勵機制,不利于技術創新和經濟轉型。
每日經濟新聞丨2023-01-04 -
周小川:要大力提高當前太陽能和風能的裝機容量
12月10日,在2022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關于能源供給和能源安全之間的關系。未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電力供給、電力行業的轉型和電力安全之間的關系。他認為,要大力提高當前太陽能和風能的裝機容量。
證券時報網丨2022-12-12 -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劉俏:急需把碳資產納入REITs底層資產范圍
劉俏認為,通過資本市場信息來幫助我們形成碳價格的識別機制,有非常大的空間。我們急需把碳資產納入到REITs底層資產的范圍。
證券時報網丨2022-12-08 -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專家:多晶硅不是產業鏈瓶頸 新產能釋放后將支撐產業發展
12月1日電,在今日進行的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光伏協會專家委員會咨詢專家呂錦標認為,多晶硅不是產業鏈瓶頸,新產能釋放后將支撐產業發展。
財聯社丨2022-12-02 -
易綱:截至今年9月末 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碳減排貸款超過4000億元 帶動減少碳排放8000多萬噸
截至今年9月末,碳減排支持工具累計使用2400多億元,支持碳減排貸款超過4000億元,帶動減少碳排放8000多萬噸。
中國人民銀行丨2022-11-25 -
風口之上,儲能產業的現狀與未來
10月31日,中國能源研究會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在北京舉辦“新型電力系統沙龍”系列活動,業內專家圍繞儲能產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當前產業面臨的機遇和制約展開了探討。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11-07 -
楊靈葉: 將ESG融入商業設計,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新方向
阿里巴巴集團ESG和雙碳總經理、阿里巴巴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委員楊靈葉接受專訪時表示,只有把社會責任變成商業設計的核心要素,并通過科技和商業創新,才能讓可持續發展驅動企業的發展。這意味著要把ESG目標融入到戰略規劃、業務定位、運營策略中,實現ESG和商業的有效融合。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9-23 -
解振華:綠色低碳轉型會創造巨大的綠色市場
在國家政策激勵和“雙碳”目標約束下,生態環保產業加速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全行業付諸行動。這對從事新能源開發和生態環保企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9-06 - 更多>
碳訊周報更多 >
